第174章 汉匈冲突,修武侯病重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镇魂小说网 > 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 第174章 汉匈冲突,修武侯病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4章 汉匈冲突,修武侯病重

  第174章汉匈冲突,修武侯病重

  三月十五日

  各派弟子在聚贤阁齐聚,不过各家大佬汉帝并没有让他们来,只是派出门下弟子,以显示自己对于大贤们的尊重。

  汉帝并没有亲自来,而是派出郎中令白骏,代替自己前来宣布旨意。

  白骏站在之前汉帝坐着的高台上,身着汉朝文官的朝服,戴着的冠帽上插着的两簇白色羽毛将他彰显的尊贵,下方几百个各家弟子恭敬的等待着白骏的宣旨。

  见到人来的差不多了,白骏缓缓打开一卷黄布帛,朗声宣布道:

  “大汉皇帝,奉天,制曰:朕听闻昊天之国,必文治武备,缺一不可,今大汉初立,民生凋敝,百里之地,竟不足千户之民,更有甚者,百里无人烟。

  朕痛心疾首,不断视察己身,乃知文治不通,百姓无礼可循,无地可食,乃有今月于长安聚贤阁之辩。朕召集天下贤士齐聚长安,经过一月辩驳,朕终有结论。

  对了,好像还有办法,府主想到了一个人,但是有些犹豫,白卿见府主犹豫,立即道:“无论什么办法,我都愿意一试!”

  成功被任命为博士的学者带着弟子留在了长安,而其他人则各回各家,长安城又陷入了平静之中。

  汉帝六年

  三月

  卫尉修武侯白炜上书,自己年事已高,且早年的战事导致自己身体每况愈下,难以掌握卫尉之职,希望能够回到朝歌调养身体。

  汉帝在得到白羽的回书后,立刻召开了朝会,商讨处理办法。

  府主只好说:“我医师府有一人,名叫扁弘,他自称是扁鹊的后代,前来医师府学习,虽然不知他说的是否是对的,但是他的天资十分聪颖,百年难得一见,对于医术他也是一学就会,上手极快,但是他却又十分古怪,所行医术也与我们不同。

  “草民等谢过皇帝陛下!”堂下的几百各家弟子代替自己的老师躬身接受了汉帝的册封,然后托举着博士服和博士玉令的宦者跟着他们前往被任命为博士的大贤舍室。

  我们通常是用药材通过内服,让患者痊愈,但他不知道从哪里看到说可以用铁针治病,便自创金针之术,说是从先祖扁鹊处学来的,但是我们都认为这并没有什么效果,许多名医也对其不屑,而又恼怒他放弃自己的天资,

  明明小小年纪刚满三十余岁,医术便与我们不分伯仲,但是却迷上了歪门邪道,岂不是浪费天资,最后双方意见越来越大,他就带着自己收养的一个弟子走了,说是要向天下证明自己的金针之术并不是歪门邪道。”

  三月二十五日

  第一批六百人太学生进入太学,开始了他们为期三年的太学生涯。他们中有各大家族的子弟,有勋贵彻侯的后代,有诸侯王的后代,也有各个大臣的后代,

  平民出生的很少很少,是郡县向中央举孝廉,汉帝见这几个是农家弟子,感念其孝顺,便特许他们入太学学习。

  旬月后,白炜回到朝歌,白卿亲自出城迎接,见到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兄弟,如今的面容简直如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者,头发稀疏,面如枯槁,心中顿时一突,没有多说,只是上前拉着他的手,上了自己的车,没有回白炜的府邸,而是径直去了白府。

  冒顿见汉人没有减少贡品,松了口气的同时,对于右贤王也愈发不满,便下令以违反大单于命令的理由,剥夺右贤王三千帐,希望各部引以为戒。

  匈奴右贤王入侵雁门郡和代郡,由于雁门郡守和都尉沉浸于和匈奴人互市的利益,放松了对匈奴人的防备,被匈奴人乘势攻破关隘,一路疾驰进入长城以内在汉地大肆烧杀抢掠,紧接着又窜入代郡,打了代王大军一个措手不及。

  汉帝回书道:“既然不是匈奴大单于的本意,那我大汉便相信了,至于少送礼物就不必了,高祖时定的多少就是多少,我大汉还不至于这点东西都拿不出来,只是希望大单于阁下能够管好自己的部属,不然到时候汉匈两国因为一些小事而就此开战,就得不偿失了。”

  朕设立太学,希望大汉人人知礼而守法,进而百姓禀衣而足食,故设立博士六十位,愿各位不吝惜自己的学识,将先贤之术尽皆传下,致使大汉文风昌盛,百姓安乐。

  先去信代国,交代了此事的前因后果,然后赞同了刘恒成功防备匈奴的举措,并任命代王亲生母亲为代国的王太后,又赏赐了一番,表达了中央对于他的赞赏,然后向天下诸侯宣扬代王这几年没让匈奴肆虐的战绩,以示殊荣,而刘恒也感受到了这位兄长的关爱,便更加尽心尽力的防备匈奴。

  十月五日

  汉帝的第一个儿子,也是大汉的太子刘恭出生了,顺带着还有一个公主,名叫刘莺。

  汉帝十分高兴,下令大赦天下,并对在这一日生育的女子赏赐粮十石,布五匹,由各地郡县长官报与中央,由中央下发。

  因为如今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不是长安的太医院,而是白国的医师府,专门培养医者的学院,里面有医家的各个大拿。

  今设太学准许经书:《春秋》《诗》《尚书》《易经》《庄周》《孙子兵法》《礼》《道德经》《刑律》《汉律》《纵横》···共计一百零八部。

  白卿问道:“此人在何处?”

  解决完这一次的汉匈冲突,汉帝也松了一口气,要是真的打了起来,虽然大汉不一定败,但是国内才规定的政策和制度一定都会因为战争而付诸东流。

  冒顿接到汉帝的国书,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因为这次南侵并不是他的本意,是右贤王擅自行事,但是自己只有吃这个哑巴亏,回书给汉帝道:

  “此间之事非大单于的本意,是国内遭受风雪之害的牧民部落擅自行事,匈奴大单于对此感到十分抱歉,在这里向汉国皇帝表示道歉,希望不要使得两国之间的友谊破灭,鉴于此,大单于可以少要汉国每年送给匈奴国的礼物。”

  陇西郡到北地郡北部的长城防线由长城西部将军府负责,长官为长西将军,兵额三万;北地郡到上郡的防线由长城中部将军府负责,长官为长中将军,兵额三万;上郡到雁门郡的防线由长城东部将军府负责,长官为长东将军,兵额四万。

  再往东就是由代王、燕王负责。原本秦时在河套地区设有九原郡和云中郡,但是在秦末汉初都被匈奴人侵占,再加上如今中央实现保守的对待匈奴的政策,如今已经被全部放弃,大汉只好收缩防线。

  被任命为博士的儒家占据了三分之一,道家占据了三分之一,其余的法家、兵家、纵横家、墨家等等占据了剩余的三分之一。

  如今身上的暗伤都出来了,每次温度下降,在榻上都疼得死去活来,不然这次以北击匈奴,出征的就不是白羽,而是白炜了。

  右贤王没有违抗大单于的命令,毕竟此时冒顿在草原上的威望太高了,而这次也是见冒顿年事已高,想要试探一下,如今看来冒顿一脉还没有失去权利,看来只有再等待了。

  汉帝多次挽留,但是白炜上书自己身体的确坚持不住工作,汉帝只好接受了白炜的辞职,任命夏侯婴为卫尉。

  如故事”

  十一月三十日

  等到朝堂大军抵达,匈奴人已经从来路退出,中央军扑了一个空,白羽无奈,只好重新收集残兵败将,先是斩杀了一些战前先怯,带头逃跑的将领,

  然后提拔了那些坚守城池的将领,成功将防线重新构筑,然后回书长安这边的状况。

  不仅是白炜不能接受,连白卿也无法接受,强忍着泪水,对府主近乎哀求的问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府主看着白卿,这个一国之主,自己眼中世上除了汉帝最尊贵的人,为了自己的亲人竟然如此卑微,也有些于心不忍,但是还有什么办法呢?

  汉帝任命陇西郡守李伯为长西将军,任命北地郡长史匡轩为长中将军,任命南军南宫卫士令白羽为长东将军。

  而儒家中白儒占据了三分之二,其余的学派占据剩余的三分之一。道家中,研究道经中治政的道学派占据了三分之二,崇尚修身的,偏向于教派的,如同太行白德天师观,这种道教派只占据了三分之一还不到。

  之后又去信匈奴大单于,责问为何匈奴要违背汉匈盟约,侵略汉地,难道匈奴人都不讲信用,就连长生天也不信仰了吗?

  白卿看着不断咳嗽的白炜,当初多么耀眼的一个名将啊,如今竟然被病魔折磨在病榻之上,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最后得出,如今还不易与匈奴大战,国内恢复的态势好不容易形成,无奈,汉帝只好同意。

  今有博士者:北海郡高密人郑石、鲁国薛县人叔孙通···雁门郡马邑人周贺。

  汉帝册封南宫卫士令白羽为车骑将军,带着十万大军驱逐入侵的匈奴军,并驻守长城,防备匈奴。紧接着下令撤销雁门郡郡守和都尉,押回长安问罪,任命新的有能力的大臣和有武功在身的勋贵为雁门郡新任郡守和都尉,

  又向代王刘恒发去问责书,要他全力守城,等待中央军到达。代王刘恒接到问责书后,只觉得倒霉,但也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坚壁清野,各部严守城池,不得随意外出。

  安抚完自己的兄弟后,汉帝又下令撤销边地郡县对长城防线的指挥权和管辖权,只要求了他们对长城防线的后勤供应,他将长城分为多段。

  白炜今年已经五十一岁了,按理说也不算太大,比起其他五六十岁的大臣来说,应该算年轻的,但是由于多年的军旅生涯,再加上多次出生入死,加上之前在南方与项羽的一战,身上的内伤一直没有好,之后又在白登山上陪着刘邦吃风吃雪。

  “或许是我医术不精,修武侯已然病入膏肓,我实在是束手无策,只能开一些稳定病情的方子,或许能让修武侯活过这个冬天。”

  其他刘姓诸侯王见状也放心了,都认为这位兄长不会像吕后一样对待他们,便不再时刻关注着长安,反而关注着自己领地的发展,也从另一面促进了诸侯国内的发展。

  十一月

  叫来医师府的府主,老头又是把脉又是看舌苔看眼球,又是附耳听肺音,然后又让人将白炜的粪便尿液拿过来观察。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府主叹息道:

  府主道:“听说他最近正在雁门郡,用他那套针灸之术,救助灾民!”

  白卿没有多说,只是谢过府主,府主回礼后,背着药箱,慢慢的向外走去。白卿立刻回到屋内,将一切写在了布帛上,然后让人送往正在雁门郡驻守的白羽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hxs6.com。镇魂小说网手机版:https://m.zhxs6.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